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从海底出击》——现代战争电影的里程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12 【kenbest】

《从海底出击》——现代战争电影的里程碑   文/火雀   一向对表现热兵器战争的影片都不是十分的热衷,人脆弱的身体在这些现代武器的攻击下总会令我产生厌恶的感觉。几乎每一部令人称道的战争电影,其编导都会去专心的标明每一个参与战争的是人类,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只是这些影片在表现战争时,无论是炮火连天的...…

《从海底出击》——现代战争电影的里程碑

  文/火雀

  一向对表现热兵器战争的影片都不是十分的热衷,人脆弱的身体在这些现代武器的攻击下总会令我产生厌恶的感觉。几乎每一部令人称道的战争电影,其编导都会去专心的标明每一个参与战争的是人类,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只是这些影片在表现战争时,无论是炮火连天的大场面或是进村烧屋搞妞拖猪的兵哥哥,都很难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战争的真实性,除了本能的排斥外,战争对现在的我们而言,确实有着疏离感。看着自己的同类在眼前血肉横飞,看着构建的一切在影像里灰飞烟灭,而来寻得感官上的快感,战争这种残酷人性最佳表现的方式,一再重复的在电影里出现时,需要观众在这影像里去怜悯谁人?若要自省,除非战争能降临到观看战争片的观众头上,不然没受过伤害的人如何能晓得切肤之疼?

  但在《从海底出击》这部影片里,已把战争脱离了本质上的意义,更像是人类本身的一个历程。在U潜艇的内部空间里活动着的舰员,宛如人身的神经那般,各司其位,每每在绝境处做出相应的反应,一路保护着潜艇这个‘身体’冲破道道屏障。若把这部电影称为‘全金属外壳’我看更为合适,穿行在海底自保多于攻击的过程中,这个金属外壳和现实里人身体的无异,一次次在深水炸弹的攻击下,在舱里所有人凝成一线的恐惧心理,每一次超过水理底线的下潜深度,潜艇里的所有军士都是在一样的情绪下操作着各自的工作,不能不让人把群军人与这艘潜艇看做一个完全不可以分割的整体,绷紧着神经不敢出任何错误的处理着遇到的每一个难关,在海底里无奈的潜行着,在炮火中,远方则是故乡,停泊的港口。

  这艘名为U96的潜艇在下水时已是二战末期,出航的任务则是封锁航道上的英国货船。电影以这帮潜艇舰员在俱乐部里的狂欢开场,导演对室内戏的调度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手,先不说在潜艇里制造的巅峰效果,仅是在俱乐部里群军士的欢狂场景,在视听上所造成的效果已是现在顶尖大片的效果。在上潜艇执行任务的前一夜,所有的舰员都忘我的投入了狂欢之中,这是战争给予他们的权利,谁知道这一去有无归来的可能。除了经验丰富的舰长与几个军官,他的所有舰员只是一群娃娃兵,在俱乐部这一幕也成了难抹的经典:疯狂饮酒调戏舞女满屋乱窜的猪猡兵哥哥与一脸淡然坐在吧台前的舰长。在狂乱中拉开了航程的序幕。在上潜艇前,舰长向所有的将士介绍着前来随军报道的记者时,在记者前面挤眉弄眼的娃娃兵们仍是把心情放在昨晚俱乐部舞女的身上,他们可有做好了这一个航程里他们将要面对的恐惧?经过这一个航程,相信他们也会像宛如《现代启示录》白兰度、马龙喃喃说着的‘恐怖’那般,简单的用这一个词来描绘这一个过程。

  在当时的潜艇里,对外敌方信息的接受方式也只能是靠肉眼、潜望镜及听螺旋桨这几个途径来获取。也因在这方面的技术也还没有像现在这般先进,呆在一片黑暗的舱里听着驱逐舰在水里传来的螺旋桨打水声时,把恐惧无限的放大着,当驱逐舰停在头顶上时,那声声钻心入肺的隆隆声宛如恶鬼催命那般。这,就是绝境了。在水底除了这一层‘金属外壳’的保护之外,几乎是无处可逃,而每次因躲避深水炸弹而一次次潜过各个舰员可承受的心理底线之外的潜艇,外壳因水压而发出的吱吱声,而像是利刀那般下下击在各个将士已经脆弱的神经线上。每次深水炸弹在头顶爆炸时,潜艇里的各人都会在此时竭斯底里的大吼或喃喃说着上帝救我,在黑暗里等待着每一次死亡的来临。但他们知道,上帝是绝不会在这艘潜艇里的,每次躲过死亡的泪水与欢呼,在呼喊着下一个死亡危机的到来。在水底,除了这个金属外壳,他们便一无所有了。而这个外壳,则是所有人的生命。生则同生,亡则同亡。可恶的却是,在水底,唯一能接受外面讯息的感觉只能是那对牵连着全身神经的耳朵。在头顶穿梭着敌军的驱逐舰时,只能是双手握于胸前,闭上眼睛,在黑暗里听着潜艇外那由远至近的螺旋桨打水声与深水炸弹爆炸声。父母生我一对耳朵,在此时,我用它来感受死神的面貌。

  在航行初时,第一次潜水演习设定了潜艇成员的第一个心理底线。舰长把潜艇潜到水下170公尺时,全体的将士在听到舰壳受到水压而发出的吱吱声时,流着冷汗都欲出声制止舰长这个令人心生恐惧的演习。而这个深度也是舰长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看着在低头祷告着的手下将士,微笑着把潜艇升回水面。但是他也没料到在之后居然要一次次的突破对潜艇可以潜深度的底线,以至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完全沉破底线。而电影也并不只是用一次次心理底线的突破来释放及加深舰员及观众的恐惧、来描述这一过程。在航行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除了躲避驱逐舰的追击之外,几乎是毫无建树的U96潜艇全体成员的士气在慢慢的低落,在大海里毫无目的的漂流着。在某一天在前方居然看到了已方近在眼前的潜艇,站在辽望台上的对方舰长正是出航前一天一起在俱乐部狂欢的老汤姆森,这名须发皆白本来是处于退休状态的老舰长正站在暴风雨对面的潜艇上向这边狂挥着手。‘嘿,汤姆森,汤姆森!’茫茫大海居然相遇,互挥着手擦边而过。那一该的百感交集,宛如在坐着车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与他(她)互望着挥手而过那般。

  而这部能做得如此完美,基本上可以说是导演对‘室内戏’超乎常人的理解。特别在潜艇‘可视’的狭小空间里用‘听’来表现无限的空间。这部电影在狭小空间里所做到的不凡效果,已把‘视听’这个范围做到了极致。艇舱里细小过道中毫无阻滞的运镜并不算得什么,而导演在访谈里也谈及过这个问题,只是把摄影机改小一些来适合这个拍摄空间罢了,而把电影表现得妙到毫巅的不是影像里可视的空间,而是听到的关于潜艇外传来的各种声音。驱逐舰探测潜艇方位的声纳,驱逐舰的螺旋桨打水声,在头顶上爆炸的深水炸弹,艇壳受到水压而发出的声音。每一样声音都让人真切的宛如置身于这个黑暗潮湿的潜艇之内,而外面则是无限空旷的大海底。这种在一个狭小空间里表现另一个空间的无限性并且让人身临其境的处理手法,确实是在视听表现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导演在他进军好莱坞之后的《空军一号》里也是一样用上这个手法,只是没有了这部里真实则引人入境的感觉。只一部《从海底出击》这个导演已可称不朽了。其它的倒可以认为是在吃老本。也因这部影片在听觉上所制造无可比拟的效果,对之后灾难片在拍类似的室内效果时的影响可谓深远。仅是各方位切中观众神经的音效处理,就足够后来者慢慢模仿了。当然在这部电影里也不难看出导演不敢把镜头直接从舱门摇出,难得的是这一个戏棚的建搭得实在是可以乱真。

  当U96驶入码头全体将士接受着凯旋归来的礼仪时,才被盟军的飞机击沉时,这样的归宿对于U96而言不是最好的结局么?我更愿意把这艘潜艇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一个包着金属外壳的智慧体。影片则是表现它从生到死的过程。

  后记:

  这部影片有三个版本,136分钟的剧场版,21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及293分钟的未剪辑版。我看的是21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对这部影片有着由衷的喜爱,不单是导演技惊四座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因在这艘名为U96的潜艘在水底里躲着一次次的劫难过程,更像是在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个窘态那般,一次次的把心理底线往下移,不知何时才是退无可退的崩溃点。当然生活并不是像影片里所表现的潜艇航行过程那般惊险,而所谓的窘境也不是潜艇次次所面对的生死一线那样决绝,对生活现状有所不满并叽叽歪歪的一般都是我般吃饱撑的家伙才说的事,真正有资格出来吼几声的,大都给累得说不出话了。而这部电影在绝望的氛围里一直都透着一线生机,一个多月的航程,上艇时一脸稚气的娃娃兵在下潜艇时已一脸沧桑,磨难是最好的成长方式。而那副在海底里所有人赖以生存的金属躯壳,不正是现在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么?当看到它在回到港口既被击沉时,若不觉得悲伤,那就不妨欢呼吧。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漫影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