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改编能不能放现代的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热议的一个话题:网络新词会不会“污染”汉语?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纯正”汉语,曾经也是市井新词,白话文运动才多少年?
说回到古代故事改编,想想鲁迅的《故事新编》,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旧瓶装新酒好不好,在于酒好不好喝,而不在于新不新。
《哪吒》里的现代梗,有的是笑点(比如宝莲指纹开锁),有的是重要情节(太乙真人的坐骑调出李靖愿意和哪吒换命的画面给哪吒看),都有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